在東風鍛造有限公司,提起鍛二作業部,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——這個占全公司鍛造產量三分之二的"產能大戶",2024年,他們肩扛生產重任,為公司達成經營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。帶領這支鐵軍的就是主持工作的副部長司馬智民,他用“技術革新+精益管理”的組合拳,圓滿完成工廠下達的生產任務,被評為鍛造公司評為“優秀管理者”。
創新破局:專線改造創效益
2024年,面對激增的市場訂單,司馬智民將目光鎖定在輕鍛2#25MN(兆牛)連桿專線上。這條"功勛生產線"已平穩運行多年,但司馬智民敏銳地發現,通過工序整合、減少管控點,仍有巨大潛力可挖。
"當時有人覺得風險太大,但司馬部長帶著我們做了上百次模擬測算。"小設備輕鍛班班長楊再權回憶道。經過三個月的攻堅,團隊成功將班產效率提升41%。這一創新成果很快在2025年高產攻堅中顯現威力,1-5月交付量同比提升6.8%,為"開門紅"奠定堅實基礎。
精益管理:跨區協同保交付
"鍛二的交付就是公司的生命線!"這是司馬智民常掛在嘴邊的話。為確保高產期交付,他創新實施"大工區"管理模式,打破5個工區壁壘,建立人員動態調配機制。
"以前各干各的,現在隨時支援。"生產體系員劉榮超說,"司馬部長結合作業部所有生產線架構,設計的'技能矩陣圖'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。"這一創新使設備利用率提升15%,在二季度高產攻堅中發揮了關鍵作用。
質量攻堅:技術創新筑品質
"質量是企業的尊嚴。"工藝出身的司馬智民將技術創新融入質量管控。他主導建立的"雙追溯"系統,實現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監控。
去年底鍛一作業部某曲軸因產能不足,迂回至63MN(兆牛)生產。但是生產前期鍛件難以保證制造發交節點。危機時刻司馬智民發揮自己研發工藝員出身的優勢,帶領年輕技術員和機組員工深入分析并鎖定“元兇”,通過對模具型腔進行優化,最終基本消除折紋問題。
團隊建設:創新文化聚人心
在司馬智民看來,創新需要全員參與。他每月組織“改善茶話會",鼓勵員工建言獻策。今年迎三八“改善茶話會"上,作業部女職工提出的7條改進建議全部落地,其中"模具快速定位裝置"使換模時間縮短30%。
元宵節深夜,加班的員工發現休息室里熱氣騰騰的湯圓,小黑板上寫著"3#線班產新紀錄:3870件"。這種"創新+溫度"的管理,讓團隊始終保持昂揚斗志。
站在嶄新的自動化生產線前,司馬智民目光堅定:"創新永遠在路上。"在他的帶領下,鍛二作業部正以實干創新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。
【供稿 :袁勇波】